假如你有一张旅游年票
因为喜欢旅游,我们家是旅游年票的常客,总是拿着年票的景点清单,在周末驱车畅游。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办了年票后,总想去尽可能多的景点赚回票钱。
形形色色的旅游年票由多家旅游景点共同发行。北京有“北京市公园游览年票、京津冀名胜文化休闲旅游年卡”,安徽有“畅游安徽·合肥文旅惠民卡暨合肥公园年票”,四川有“成渝文旅一卡通”等等。
旅游年票热销,贯穿着展望理论、沉没成本、福利经济学等诸多经济学逻辑。
人们为什么想要购买旅游年票?行为经济学中的展望理论认为,每个人的风险态度会随心中预期变化而变化。消费者购买旅游年票的决策,取决于心里预设的参考价值与旅游年票实际价格的差距。当抱有“去两次就能赚回来”的心理时,就会作出购买旅游年票的决策。同时,旅游年票有一年使用期限,延长了消费和服务之间的时间间隔,购买年卡涉及跨期决策:既然预判还有那么长的时间,肯定能去玩好多次。这样的心理也会驱动我们作出购买决定。
购买旅游年票后,人们通常希望尽可能多地去旅游年票中的景点参观游玩,这跟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有关。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并且无法回收的成本。货比三家选购旅游年票的时间成本、购买年票花费的金钱成本等都是沉没成本。大多数人对同等程度的损失比获得更为敏感。简而言之,考虑到已支付的成本,人们会通过提高旅游年票的使用率来增加获得感,从而有效提高消费者的效用。
从社会整体来看,将多个景点门票组合销售形成全新旅游产品供给,会刺激形成旅游新需求。比如,原本是为了某个网红景点购买旅游年票,但是买到年票后,也会打卡年票清单中的其他景点。因为年票,热门景点与普通景点打包绑定,降低了旅游营销宣传的总成本,增加了非热门景点的参观需求,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再如,旅游年票提前收取费用,增加了景区与消费者的黏性,促使景区资金快速回笼,为改善景区服务提供资金保障,有助于提高游客参观游玩体验感。还有部分旅游年票可以提供免预约等优先服务或旅游咨询等增值服务权益,这些都可以提高景区的服务效用,有助于长期稳定旅游市场。
实现了景区抱团取暖、整体提质增效的旅游年票,已成为旅游景点营销的有效模式。但要想吸引更多消费者,旅游年票的定价和服务既要考虑经济利益,更要注重消费者的服务体验感与心理满足感。大好时光不如出去走走,祖国山河等着我们去看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文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