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力度方面,《意见》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或再融资,募集资金用于绿色低碳项目建设运营。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或再融资,并募集资金用于绿色低碳项目建设运营,将为有关企业带来资金支持,从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带来更多高效融资机会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绿色金融受到高度重视。
“金融支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际上这就是绿色金融的范畴,是金融支持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的具体落地措施。”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董晓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企业绿色融资渠道不断拓展。截至目前,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按申万一级职业分类统计,A股共有环保类上市公司136家。其中,2022年以来共有20家环保类公司登陆A股。
本次发布的《意见》提出,支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为绿色低碳项目募集资金。这或将为有关企业带来更多高效融资机会。
“这一举措能够支持企业直接融资,使得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到绿色低碳项目中。”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表示,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支持,还可以激励企业更加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将其纳入企业长期战略规划,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认为,资本市场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通过支持绿色低碳企业上市融资,能够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该行业,降低行业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更好地支持绿色经济发展。
目前,企业在参与绿色低碳项目时,往往面临资金、技术方面的难题。
“资金问题是首要挑战。”袁帅说,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实力有限,难以承担绿色低碳项目的巨大投资。尽管有政策支持,但融资渠道的单一性和融资成本的较高也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困难。
董忠云表示,绿色低碳项目往往初期投资较大,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都需要持续的投入,但传统的融资渠道还未充分认可绿色低碳项目的长期价值和潜在收益,导致短期内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通过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或再融资,企业可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研发和投入,购置、升级绿色低碳设备,运营绿色低碳项目,实现企业的绿色转型升级。”董忠云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还提到,“研究制定绿色股票标准,统一绿色股票业务规则”。该标准的制定,或将进一步突出有关企业的绿色低碳属性,在帮助投资者进行有效投资决策的同时,为相关企业吸引专项投资,达到自身融资目的。
董晓宇表示,通过融资、再融资,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激励各类资本优先支持工业、能源、农业绿色升级转型等领域,引导社会资本逐渐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退出,进入低污染和环保行业。
未来如何用好资本市场,支持企业通过融资或再融资建设运营绿色低碳项目?袁帅表示,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项目融资机制的同时,可以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市场引导,提高投资者对绿色低碳项目的认知度和投资意愿。此外,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建设绿色低碳项目,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债券将发挥重要作用
《意见》提出“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积极发展碳中和债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张丽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表明,我国正在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更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到绿色债券市场中来,推动绿色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这样的政策导向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绿色债券市场规模,提高绿色债券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绿色投资领域。债券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也将起到重要的效用。
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蓬勃发展。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我国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绿色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其中,绿色债券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之一;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中央结算公司发布的《2023年绿色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贴标绿色债券(以下简称“贴标绿债”)市场获得较快发展,但我国贴标绿债占债券余额约为2%,未来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同时,我国还存在大量未贴标、实际投向绿色项目且符合国内外相关绿色目录标准的非贴标绿色债券(以下简称“非贴标绿债”),也为推动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贴标绿债和非贴标绿债共同构成了投向绿色领域的债券,即“投向绿”债券。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行“投向绿”债券1310只,发行规模为16755亿元。其中,贴标绿债发行规模为8448亿元,非贴标绿债为8307亿元。在“投向绿”债券中,金融债的发行规模最大,占比为24%。地方政府债和短期融资券紧跟其后,占比分别为21%和15%。其他规模占比较大的券种包括资产支持证券、中期票据、公司债、政府支持机构债和企业债。
陈雳分析,从发行主体看,国有大企业和金融机构是绿色债券发行的主体,发行金额和占比均较高。从用途来看,我国绿色债券主要投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等领域。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各方的共同推动下,2023年绿色债券市场不断创新发行方式和产品类型,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各种创新产品成功落地,有效扩大了绿色产业的支持范围。”陈雳表示。
从量化环境贡献看,前述《报告》测算,假设贴标绿债中未披露环境效益信息债券的平均单位资金环境效益与已披露债券一致,根据已披露的绿债环境效益数据估算,2023年公开发行的贴标绿债资金预计每年可支持减排二氧化碳约394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万吨,减排氮氧化物1万吨,为我国绿色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
展望未来,张丽洁表示,债券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发力点包括:一是继续完善绿色债券的发行和监管机制,确保绿色债券的合规性和透明度;二是加强绿色债券的创新力度,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债券品种;三是加强与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国内绿色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文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