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周期行情渐入佳境公募缘何缺席

2024-04-10 09:28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5946   

近期,周期股行情可圈可点。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收盘,自2022年1月1日以来,A股全市场涨幅最高的板块为石油石化,其次为煤炭板块,有色金属等板块也收获较大涨幅。

那么,公募基金在周期股投资上,有没有占得先机?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近年来,公募基金的持股集中在景气成长赛道,而在周期品种方面长期低配。从公募基金的重仓股名单中,更是可以看到基金机构主动在周期股方向大举“退让”。

究其原因,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一方面是周期股本身的特性,例如周期波动大,难以进行长期布局;另一方面,更为主要的是,公募机构在长期的市场风格化中,习惯了成长投资、景气投资,集中的抱团布局意味着放弃了行业和风格的配置和轮动。

不过,多家基金公司表示,近期已在资产配置、风格轮动、行业组合方面投入更多精力,避免持续出现类似周期股行情这样“热闹都是别人的”情况,真正夯实全市场投资能力。

被遗忘的周期股

公募基金2023年年报已经披露完毕。从对A股的整体配置来看,截至2023年底,公募对电子、医药、食品饮料和电力设备四大板块的持仓占比位于前四,合计占比46.54%,这四大板块成为公募基金的“压舱石”。另外,从A股市值的行业分布对比看,公募主要超配的行业有电子、医药、电力设备等;主要低配的行业有石油石化、银行等。

不难看出,无论从重仓持股还是超配行业来看,公募基金当前偏爱高成长的赛道投资,而对于石油石化等周期性行业则处于低配状态。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公募基金就开始不断增持科技和新能源方向,这一趋势从2019年开始更加明显。

通过富国星投顾统计的公募基金重仓行业的变迁,可以发现,2003年公募基金重仓的行业分别为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汽车、钢铁、银行、石油石化、机械设备、食品饮料、医药生物;2005年,公募基金重仓的行业中出现了银行、地产、石油石化、基础化工等周期性行业;2007年,银行、地产、非银金融、钢铁、煤炭、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等周期性行业占据公募基金持仓的“大半壁江山”;2009年和2011年,公募基金的重仓行业中均有银行、非银金融、地产、煤炭等周期板块。

变化从2013年开始,当年,公募基金重仓的前十大行业中,出现了计算机和电子板块;自此之后的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和2023年,公募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行业中均有电子、计算机等高成长板块;2015年和2019年,传媒板块也现身公募基金重仓的行业中。

公募基金重仓行业的变迁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就重仓行业变迁的脉络而言,从本世纪初的“五朵金花”,到“四万亿”刺激下的金融地产和“煤飞色舞”,到移动互联浪潮下的TMT,到消费升级与能源革命背景下的大消费和新能源,再到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股,时代的浪潮一浪接一浪。

然而,有着时代烙印的公募重仓行业变迁,却不代表着公募能永远踩准节奏。2022年开始的一轮市场调整,新能源、医药等高成长赛道偃旗息鼓,而煤炭、有色金属等板块却脱颖而出。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8日收盘,自2022年1月1日以来,阶段涨幅最高的板块为石油石化,涨幅高达101.97%,紧随其后的是煤炭板块,涨幅达90.14%,银行、有色金属两板块涨幅分别为31.81和23.48%。

从公募基金重仓股情况来看,近十年公募前十大重仓股名单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备受追捧的金融和地产股等,已经悄然被新能源、科技、医药等新兴赛道股所替代。

截至2023年末,全市场规模超百亿元的基金共有29只,其中,5只产品名称中包含“成长”二字,3只名称中包含“新能源”,2只名称中包含“趋势”二字,还有名称中包含“消费”“医疗”等的成长赛道型产品。这意味着,市场头部的基金产品大部分布局在高成长赛道,并未跟上周期股的节奏。

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发现,在这一轮周期股的行情中,不少投资者在社交平台留言,希望寻找到合适的基金产品,把握周期股行情。一些投资者直言,目前只有一些指数类工具可以利用,主动管理型的周期股投资基金产品相对较少。

为何与“热闹”无缘

“周期股的热闹主要是别人的!”上海的一位基金经理黄宇感叹。据黄宇介绍,自己在管产品的最新持仓绝大部分还是聚焦成长机会,“周期股的配置,一直较低,春节假期以来做了些加仓,但是不敢多加”。

据黄宇介绍,自己所在的基金公司,已经没有专门的周期股研究团队。因为所在平台规模有限,以资源股为代表的周期股研究放在了电新研究员覆盖范围内。“公司的考虑是电新行业,涉及到大量的资源品,特别是在光伏、新能源等产业链的上游,就主要是各种资源品。猪周期等相关研究则在消费组之下。”黄宇表示,电新研究员的挖掘自然较少集中在上游资源品领域,因此在周期股上的研究基本属于放任的状态。

基础研究不足,如果有较强的总量研究和组合配置能力,也可以及时调动外部研究资源。可惜,黄宇所在机构也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反而因为消费、医药、科技等景气赛道的市场热度高,所以机构投资组合配置也主要是这“三角”之间进行轮动搭配。就黄宇自身而言,2020年升任基金经理的他,也没有动力和信心向周期股进行能力范围的拓展。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管理产品时间较短的基金经理,多已习惯让自己在景气赛道中“逻辑自洽”。“景气赛道是市场的选择,在这些方向上进攻,事半功倍。”有基金经理曾这样说。此前以全市场选股能力为标签的从业时间较长的基金经理,在近年来极致的市场风格中,已很难再坚持自己的风格。在他们看来,周期股的投资逻辑本身与成长股逻辑大相径庭,如果同时在周期和成长上做布局,投资组合会有“左手搏右手”的撕裂感。

这是公募基金机构多数无缘周期股行情的大图景。当然,也有基金经理指出,以周期股配置作为观察基金机构的全市场轮动能力,有失偏颇。因为周期股本身的周期属性强、波动大,过于集中的投资很难长期坚持。

不能有明显短板

业内人士表示,大量公募基金产品错失以资源股为代表的周期股行情,向公募行业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热闹都是别人的”,这样的情况不能持续在公募基金的投资中出现。

有公募机构投资总监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对周期股的长期低配,值得行业反思。“据我所知,不仅仅是低配,部分机构是直接贴地配置,也就是几乎零配置。同样,在前几年‘漂亮50’行情时,机构对于成长方向也是超低配置。如果现在打开这些机构的持仓,可能会看到它们又在短时间追入周期股。本质上,这是一种相对短视的追逐市场热点行为。”该投资总监表示。

对于明显的短板,公募机构已经做出了改变和调整。

有公募机构反映,对资源股、周期品种缺乏把握能力的问题,此前已经有类似情况发生。该机构已经优化研究团队,保证对于主要周期品种有专人覆盖。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周期品种研究的投入产出比,周期组的研究员还负责为整个投研团队提供资产配置、风格轮动等方面的建议。这样的投研安排,产生了较好的效果,这等于是将看似投入产出比不高的周期品研究,变成赋能全公司投研团队的基础性宏观研究,其效用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还有机构投研部门负责人表示,不仅仅是周期股投资,推而广之,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此前很多投资逻辑面临重新梳理的过程。“转型高质量发展,必然使得市场风格更加多变,那么,机构应该有足够的投研能力驾驭多种多样的投资机会。”该部门负责人表示。

对照《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公募机构人士普遍认为,以资源股为代表的周期股投资不应该成为一流投资机构的明显短板。《意见》提出的“注重把握长期大势,强化逆周期布局,强化投资行为稳定性”“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完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等明确指出了行业发展需要锤炼核心投研能力,不要让普惠金融产品在市场上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更好服务于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助力居民财富保值、增值。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